智能车制作

标题: PCB布局规则 [打印本页]

作者: libobo    时间: 2011-5-8 02:04
标题: PCB布局规则
.1 按电路模块进行布局,实现同一功能的相关电路称为一个模块,电路模块中的元件应采用就近集中原则,同时数字电路和模拟电路分开
2.定位孔、标准孔等非安装孔周围1.27mm 内不得贴装元、器件,螺钉等安装孔周围3.5mm(对于M2.5)、4mm(对于M3)内不得贴装元器件。
3. 卧装电阻、电感(插件)、电解电容等元件的下方避免布过孔,以免波峰焊后过孔与元件壳体短路。
4. 元器件的外侧距板边的距离为5mm。
5. 贴装元件焊盘的外侧与相邻插装元件的外侧距离大于2mm。
6. 金属壳体元器件和金属件(屏蔽盒等)不能与其它元器件相碰,不能紧贴印制线、焊盘,其间距应大于2mm。定位孔、紧固件安装孔、椭圆孔及板中其它方孔外侧距板边的尺寸大于3mm。
7. 发热元件不能紧邻导线和热敏元件;高热器件要均衡分布
8. 电源插座要尽量布置在印制板的四周,电源插座与其相连的汇流条接线端应布置在同侧。特别应注意不要把电源插座及其它焊接连接器布置在连接器之间,以利于这些插座、连接器的焊接及电源线缆设计和扎线。电源插座及焊接连接器的布置间距应考虑方便电源插头的插拔。
9. 其它元器件的布置
所有IC 元件单边对齐,有极性元件极性标示明确,同一印制板上极性标示不得多于两个方向
出现两个方向时,两个方向互相垂直。
10、板面布线应疏密得当,当疏密差别太大时应以网状铜箔填充,网格大于8mil(或0.2mm)。
11、贴片焊盘上不能有通孔,以免焊膏流失造成元件虚焊。重要信号线不准从插座脚间穿过。
12、贴片单边对齐,字符方向一致,封装方向一致。
13、有极性的器件在以同一板上的极性标示方向尽量保持一致
元件布线规则
1、画定布线区域距PCB板边≤1mm的区域内,以及安装孔周围1mm内,禁止布线
2、电源线尽可能的宽,不应低于18mil;信号线宽不应低于12mil;cpu入出线不应低于10mil(或8mil);线间距不低于10mil
3、正常过孔不低于30mil
4、双列直插:焊盘60mil,孔径40mil
1/4W电阻: 51*55mil(0805表贴);直插时焊盘62mil,孔径42mil


布局原则:元件排列美观,并使各元件之间的导线尽可能短。

对于特殊的元件,放置规则如下:

l连接件应放置于电路板的四周。

l时钟器件应尽量靠近使用该时钟器件的元件。

l噪声元件与非噪声元件的间隔要远。

l I/O驱动器件。功率放大器件尽量靠近电路板的四周,并靠近其所引出的接插件。

l每个集成电路旁应放置一个104pF去耦电容,去耦电容尽可能靠近集成电路,引线应短而粗。

l合理放置电源的去耦电容。当电路板尺寸较大时,可在适当位置增加电源的去耦电容。


布线:

采用手工布线的方法,部分电路辅以自动布线。

信号线宽度合理,排列匀称,并尽可能减少过孔。信号线越短。越粗,信号传输就越好。

特别注意电源线。地线的放置。电源线。地线要尽量粗。若电路板上具有模拟电路区。数字电路区。功率驱动区,应使用单点接电源。单点接地原则。注意:模拟电路的地线不能布成环路。

l时钟振荡电路。特殊高速逻辑电路部分用地线包围。

l石英晶体振荡器外壳接地线,时钟线要尽量短。

l石英晶体振荡器。噪声敏感器件下要布大面积覆铜,不应穿过其它信号线。


l时钟线垂直于信号线比平行于信号线,所受干扰小;允许时,时钟线要远离信号线。

l使用45°的折线布线,不要使用90°折线,这可以减小高频信号的发射。


焊盘与覆铜的连接:

在大面积覆铜时,对应网络的元件管脚与该覆铜相连接,其管脚连接方式的处理需要综合考虑。从电气性能方面考虑,管脚与覆铜直接连接(DirectConnect)为好,但对元件的焊接就会存在一些不良隐患,如:焊接功率加大。容易造成虚焊等。因此,需兼顾电气性能与工艺需要,做成十字花焊盘(ReliefConnect)连接。这样,可提高工艺处理的可靠性。多层板中,管脚与覆铜。内电层的连接与此处理方法相同。

覆铜的设置:

设置覆铜时,注意电气网格(GridSize)与线宽(TrackWidth)的尺寸设置。覆铜布线是依据该参数决定的。尺寸过小,通路虽然有所增加,但造成图形的数据量过大,文件的存贮空间也相应增加,对计算机造成的负担也重;尺寸过大,通路则会减少,对覆铜的外观会有影响。所以,需要设置一个合理的尺寸。标准元器件两腿之间的距离为 100mil,所以,该尺寸一般设置为10mil的整数倍,如:10mil.20mil.50mil等。另外,长度(Length)的设置也可参考以上参数。


先放置电源,插座等需固定位置的器件,分布在PCB板的四周。再连接与这些器件相连的原件。优先布置地线和电源线,需短而粗。从外围向内部布线。根据电阻,电容等周边元件的位置,确定IC芯片的位置和方向,最后确定CPU的位置和方向
作者: laoniuxxj    时间: 2011-5-8 09:26

作者: 尚雨    时间: 2011-7-11 20:52
顶一下
作者: wuzhe521    时间: 2011-7-11 21:02
ding
作者: 思无邪    时间: 2011-10-20 00:05
围观
作者: 今天是晴天    时间: 2011-11-5 20:23
谢谢罗
作者: 0蓝色精灵0    时间: 2012-2-18 11:43
谢谢分享
作者: agoodkidakang    时间: 2012-7-13 21:08
真是好东西,顶啊!
作者: agoodkidakang    时间: 2012-7-27 02:47
很好,辛苦楼主发这么有意义的帖
作者: jackin    时间: 2012-9-16 20:40
学习了。。。
作者: nsxzclx    时间: 2012-12-24 13:38
来瞧瞧
作者: mxj1005071012    时间: 2013-1-5 18:59

作者: mxj1005071012    时间: 2013-1-5 19:00

作者: 亦寒    时间: 2013-9-7 16:18
最后一句话不错
作者: 风尘    时间: 2013-11-27 18:16

作者: 我们一起走过    时间: 2014-2-7 13:55
{:soso_e179:}
作者: 明星春    时间: 2014-2-23 21:29
谢谢分享
作者: qqmindyourwill    时间: 2014-4-18 07:22

作者: 象牙塔    时间: 2014-4-18 08:10
老贴了!
作者: 坚持如你    时间: 2014-5-3 20:01
新手来围观
作者: Syso    时间: 2014-9-27 12:11
学习了
作者: cankun1314    时间: 2015-4-1 20:37
万分感谢




欢迎光临 智能车制作 (http://dns.znczz.com/) Powered by Discuz! X3.2